镗床加工(如卧式镗床、坐标镗床、落地镗床等)完成后,需通过系统性检查验证加工质量、设备状态及安全隐患,确保工件符合图纸要求且设备处于正常工况。以下是镗床加工后的关键检查项目:
一、加工工件的质量检查
工件检查是核心环节,需对照图纸要求验证尺寸精度、形位公差和表面质量:
1.尺寸精度检查
孔径与孔深:
用内径千分尺、塞规(通止规)测量孔径,确保符合公差要求(如H7、H8等);深孔需用专用深度尺或镗杆上的刻度校准孔深,避免超差。
阶梯孔需分别测量各段直径,检查台阶面与孔轴线的垂直度(可用百分表配合心轴检测)。
孔距与坐标尺寸:
对于多孔工件(如箱体类零件),用游标卡尺、千分尺或坐标测量仪(CMM)测量孔与孔、孔与基准面的距离,确保符合图纸标注的±0.01~0.1mm(根据精度等级)公差。
坐标镗床加工的精密孔系,需重点检查X、Y方向的坐标偏差,精度要求可达±0.001~0.005mm。
螺纹孔(若有):
用螺纹塞规检查内螺纹的中径、螺距是否合格,确保与对应外螺纹配合顺畅无卡滞。
2.形位公差检查
直线度:长孔或通孔需检查孔轴线的直线度,可将心轴穿入孔内,用百分表沿心轴全长测量,偏差需≤0.01~0.05mm/m(根据精度要求)。
垂直度:孔与端面、孔与孔之间的垂直度(如箱体上的横向孔与纵向孔),用直角尺配合百分表检测,或通过心轴与平板的接触间隙判断,公差一般≤0.02~0.1mm/100mm。
同轴度:阶梯孔或通孔的同轴度,可将两端孔分别穿入心轴,用百分表测量两心轴的径向跳动,偏差需≤0.01~0.05mm。
圆度与圆柱度:用内径百分表在孔的不同截面(上、中、下)和不同方向测量,圆度偏差≤0.005~0.02mm,圆柱度偏差≤0.01~0.05mm。
3.表面质量检查
表面粗糙度:用粗糙度样板目视对比,或用粗糙度仪测量,确保符合图纸要求(如Ra1.6、Ra3.2等),避免出现划痕、振纹、啃刀等缺陷。
表面缺陷:检查孔壁是否有裂纹、凹陷、毛刺或铁屑残留,尤其是精密孔需用内窥镜观察内壁状态,毛刺需用锉刀或砂布清理。
二、镗床设备的状态检查
加工后需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异常,避免影响下次使用:
1.主轴与进给系统
主轴运行:手动或点动主轴,听有无异响(如轴承磨损的“沙沙声”、齿轮啮合不良的“冲击声”),观察主轴径向/轴向跳动是否超标(用百分表检测,一般≤0.01mm)。
进给机构:检查工作台、滑座的移动是否平稳,有无卡滞或松动,手摇进给手柄时阻力是否均匀,丝杠螺母副是否有间隙过大现象(可通过反向空程量判断,空程量需≤0.01~0.03mm)。
2.刀具与夹具
刀具状态:检查镗刀、钻头等刀具的磨损情况(如刀刃崩口、钝化),及时更换或刃磨;刀具装夹是否牢固,刀柄与主轴锥孔的配合是否紧密(用塞尺检查间隙,≤0.005mm)。
夹具与工作台:清理工作台上的切屑、油污,检查夹具定位面是否有损伤,T型槽内是否有铁屑堆积(需用专用工具清理),避免下次装夹时定位不准。
3.润滑与冷却系统
润滑:检查主轴箱、进给箱的润滑油位,补充或更换润滑油(按设备手册型号,如L-TSA46号汽轮机油),确保各润滑点(如导轨、丝杠)供油正常。
冷却:清理冷却水箱内的切屑和杂质,检查冷却液是否充足、清洁,冷却泵工作是否正常,管路有无堵塞或泄漏。
三、安全与环境检查
安全装置:检查急停按钮、行程限位开关是否灵敏可靠,防护罩(如主轴防护罩、导轨防护罩)是否完好,避免下次操作时发生安全事故。
现场清理:清扫加工区域的切屑、油污,分类回收废油和金属碎屑;整理工具、量具(如将千分尺放回盒内、量规擦拭后防锈),确保工作环境整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