镗床加工设备的清洁周期需根据设备类型、加工材料、工作强度及环境条件综合确定,核心是避免切屑、油污、粉尘等杂质堆积影响加工精度、设备寿命及操作安全。以下是常见的清洁周期及具体要求:
一、日常清洁(每日一次,加工结束后)
每次加工任务完成后必须进行基础清洁,避免残留物过夜硬化或腐蚀部件:
工作台与导轨面:
用毛刷或压缩空气清除工作台面、T型槽内的切屑(尤其是铸铁、钢件加工产生的碎屑),再用沾有中性清洗剂(如煤油、专用机床清洁剂)的抹布擦拭,去除油污和细小粉尘,防止切屑划伤导轨面或嵌入缝隙影响运动精度。
主轴与刀具系统:
清理主轴锥孔内的切屑和油污,检查刀具刀柄是否清洁,必要时用专用清洁剂擦拭;若使用冷却液,需清理主轴周围残留的冷却液,避免渗入主轴轴承导致锈蚀。
进给机构与操作面板:
清除丝杠、光杠上的切屑和油污,手动移动进给轴检查有无卡阻;用干抹布擦拭操作面板、按钮,防止油污渗入电气元件。
冷却液箱与过滤系统:
若为湿式加工,每日需检查冷却液箱液面,清除浮在表面的油污和杂质,确保过滤装置(如滤网)通畅,避免杂质进入冷却管路堵塞喷嘴。
二、定期清洁(每周至每月一次,视加工强度而定)
针对设备内部及不易清理的部位,按加工负荷制定周期:
中等负荷加工(每日运行4-8小时):建议每周一次
拆卸防护盖板,清理防护罩内的积屑(尤其是卧式镗床的立柱、主轴箱内侧),避免碎屑堆积过多进入传动系统。
清洁润滑系统的油标、油杯,检查润滑油是否变质,去除油孔周围的油污,确保油路通畅。
清理电气柜散热孔的滤网,用压缩空气吹扫内部灰尘,防止散热不良导致电气元件过热。
高负荷加工(每日运行8小时以上,或加工铸铁、不锈钢等高粉尘/高粘性材料):建议每3-5天一次
重点清理导轨防护罩底部的积屑(可能因振动掉落堆积),用高压水枪(低压模式)冲洗难以触及的缝隙(需避免水直接接触电机、电气部件)。
检查刀库(若为数控镗床)内的切屑残留,清洁刀套定位面,防止刀具安装时定位不准。
三、深度清洁(每季度至半年一次)
配合设备保养进行全面清洁,通常与精度校准同步进行:
传动系统:
清理丝杠、螺母的油污和铁屑,检查有无磨损或划伤;对于齿轮传动部位,拆卸防护罩后清除齿间积屑,重新加注润滑脂。
冷却与排屑系统:
彻底清洗冷却液箱,更换冷却液(或按比例添加杀菌剂),疏通冷却管路;检查排屑机链条、刮板上的残留切屑,清理卡滞的碎屑。
液压与气动系统:
清洁液压油箱滤网,排放油箱底部的沉淀杂质;清理气动三联件(过滤器、减压阀、油雾器)的积水和油污,确保气源洁净。
床身与底座:
擦拭床身外表面及底部的油污、粉尘,检查接地螺栓是否松动,清理周围环境的碎屑堆积(避免受潮后锈蚀床身底部)。
四、特殊情况的即时清洁
出现以下情况时,需立即停机清洁,不受固定周期限制:
加工过程中发生冷却液泄漏、切屑飞溅严重,导致设备关键部位(如主轴、导轨)被大量污染;
更换加工材料(如从加工铝合金切换到铸铁),需清理残留的不同材质切屑(避免铝屑与铸铁屑混合形成硬质颗粒划伤表面);
设备出现异常振动、噪音或加工精度突然下降,可能因碎屑卡滞导致,需清洁后排查故障。